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
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局势派大预言家,被正史遗忘的预言“大家”!

魏书第十四是谋士传,从程昱开始,有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最后一个则是刘放。刘晔跟刘放大概是最少人知道的谋士。

话说三国第二部的最后有说明,刘放做为中书监,掌管着曹丕曹睿时期的所有军事机要。并且也算计过孙权诸葛亮,甚至一手打造了曹睿的遗书诏命。要说他是后期最顶尖的魏国谋士,并不为过。

今天来说说刘晔。

刘晔是淮南人,属扬州差不多寿春附近的地方,也是一个刘氏王孙,只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在那年代生得算少。刘晔可不是后面战乱期出生的,汉末如果是世家大族,都还是像黄鼠狼一样生一堆。那刘晔家也跟刘备一样是落魄王孙的类型吗?

恐怕也不尽然。

刘晔七岁的时候,母亲生了重病,把他们两兄弟叫到床前。刘妈妈说,你们爸爸的侍人,有谄媚害人的性格,我怕我死了之后,他会吞掉我们家,希望你们长大之后能够除掉他。不久母亲过世,六年后,刘晔就去杀了这个侍人,然后去祭奠母亲。

舍内大驾,白普。普怒,遣人追晔。

父亲刘普知道后派人去追刘晔,刘晔不慌不忙的回家拜见父亲,说这是母亲的遗言。请父亲责罚他没有先请示就动手。爸爸听了很讶异,就原谅刘晔了。

看起来很简单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小细节。

首先是侍人。这不是一般的仆从,专有名词是宦官的意思。刘晔杀了宦官之后,舍内大驾白普。

舍可不是茅屋草芦……秦汉的舍就是指宫廷。大驾如果不是错别字,指得应该是天子的座车,代指掌管的官员。如果是皇帝的大驾,其实就是九卿之一的太仆。

刘晔的家里有宦官有大驾……刘普当时可能根本还是个有封国的阜陵王。(后汉书只记到汉桓帝年间的刘统,没有汉灵帝时是不是刘普的记录)这跟刘备落魄到爸爸只是小公务员,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刘晔妈妈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也非常符合时代潮流。不过就他们家的位置,后来肯定是被袁术给弄掉了。

刘晔二十多岁时,扬州可说是个三不管地带。孙策正在江东掳掠,朝廷刘繇管不住,袁术自顾不暇下不来……

当时有些自拥部曲的军阀,其中有一个郑宝打算投靠刘表,但想带些老百姓去当伴手礼。迁移百姓并不容易,郑宝很快把脑筋动到王孙刘晔的头上。刘晔觉得不妥,但又无力抵抗。

这时(大概建安三四年左右)刚好曹操派遣使者来探扬州虚实。曹操是朝廷的代表,刘晔便前去拜见,告诉使者当前情况,并邀请他到自己府上作客。刘晔算定,郑宝要是得到消息,一定也会来参一脚。果然郑宝亲自备礼携众来访,刘晔就要郑宝的军士在外休息,邀他一同入内饮宴。

要演三国演义了。

刘晔事先安排好刀斧手,只待酒酣耳热之际,一掷酒杯就要把郑宝给砍翻。可没想到郑宝不爱喝酒,负责掷酒杯的人迟迟找不到时机动手。刘晔眼看就要错失良机,走上前去:让我为大王舞剑助兴。(跑错棚)

不待郑宝拒绝,刘晔便抽出佩刀,一个手起刀落便斩下了郑宝的人头。紧接着刘晔亲自拿着郑宝的首级走出门外,喝令众人: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别问我,我也不知道现在是看谋士传还是猛将传。

不过真实世界的故事,自然不比演义故事。

郑宝的下属一阵大乱,走脱了不少人。刘晔倒是很清楚现在就是抢时间,急忙牵出家里最好最快的马,带了几个人就直奔郑宝城外大营,展开对郑宝部属的说服之计。原来是杀人没用,三寸不烂之舌才管用的杀人军师啊。

郑宝的部属被说服后,建议改立刘晔为帅。刘晔表示汉室衰微,自己做为王孙不该拥兵,便派人连络当时的卢江太守刘勋,表示这边有一堆好工人,要的话就打这支电话吧。

刘勋说:虽然大家都姓刘,我跟你没有很熟吧?干吗给我兵马?这跟公孙瓒看赵云带义勇兵来时的怀疑有87%像。也就是庸才套路了。

刘晔表示:他们现在服从我,但过一阵子必定会因为我杀了他们老大又来反我,所以这些人我不能留。刘勋觉得还满有道理,刚好他也缺个参谋,大家同宗不如鱼帮水水帮鱼吧。

没多久,孙策跟周瑜发动了假途灭虢之计,送来一堆礼物跟刘勋结好,希望他能去攻下豫章。刘勋的将士都觉得送到嘴边的肉,不吃不是男人,只有刘晔反对。孙策会趁机肛你。

落落长讲一堆其实就这个意思,反正刘勋是不信的,照样出动。孙策当然是趁机肛爆了卢江。

刘晔跟刘勋无家可归,就北上投靠曹操去了。这时,正是官渡之战开打,曹操也没空处理这些人,看起来就是留在寿春一带纳凉了。

河北平定战轰轰烈烈打了几年,曹操紧接着又平荆州伐东吴,几乎都要忘记这里还有两个姓刘的家伙了。

直到赤壁战败,曹操转往谯郡蹲点,一边操练水军作势要打孙权,但其实不敢打。因为寿春卢江正在叛乱丛生。

建安十四年到十五年间的寿春卢江叛乱,在曹操生涯上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笔。因为曹操本纪完全没提。

这是一次曹操刚好在这里又没有受到朝廷命令的战事。

在寿春蛰伏了十年的刘晔跟蒋济胡质等人一起被曹操征辟。平时这些谋士都各展神通大发议论,只有刘晔完全不参与。就连曹操亲自前来问策,其他人讲得天花乱坠,刘晔仍是不动声色。

我们未来人都知道,这种装高深的曹操最喜欢了。

反覆三次之后,曹操把其他四人都派去治理地方,只留下刘晔为谋士。曹操问刘晔,卢江有山贼陈策,据山险守之,该如何破?

刘晔说:这些人信奉丛林法则,您用爵位皇命是无法打动这些亡命之徒的。

一手大棒,一手糖果,恩威并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手段。

曹操依计而行,猛将在前杀个痛快,大军在后招募投降贼众。几场交锋后,陈策的山贼果然不愿意再打下去,纷纷投降了。

打了几次胜仗,曹操的军队逐渐北移,接着就把烂摊子留给夏侯渊跟五子良将们(没有徐晃,徐晃在荆州),自己带着刘晔北上了。

自此,刘晔开始担任仓曹掾的职务,负责曹操的后勤。

虽然我故意藏着不说,但刘晔确实取代了荀彧曾经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出谋与后勤。

这一次寿春卢江之乱,也正是曹操荀彧之间重要的决裂点,详细请去看话说三国这样。

顺带一提,由于这时曹操失势,刘勋的收留让他成为曹操手下亲密的大臣……后来就跟许攸一样被曹操收拾掉了。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张鲁,转刘晔为主簿。

七月,张鲁弟张卫据守阳平关,沿山筑了数十里的防御工事,曹操无法攻入(当时斜谷道还没开通,只能从这边走)。

曹操认为兵粮不足,刘晔也在前线,不如先撤退,命令刘晔殿后。

刘晔收到消息,又一次骑上了最快最好的马,赶去曹操身边:现在粮食不济,我们撤退一样有危险,不如全力进攻,多用弩箭必定能攻破他们。

曹操又跟刘晔商量了一番,将计就计佯装撤退,趁敌方守备放松时,又以奇兵放箭再攻,果然顺利攻下阳平关。

(这一战在各种史料上有着更错综复杂的说法,详情在张鲁传的裴松之注,这里不再多说)

张鲁张卫趁夜逃走,汉中手到拿来。

刘晔更进一步建议,干脆直接攻入蜀地。刘备民心未稳,必可一举成功。

但曹操只是对巴地用兵,在遭到刘备军反击后,便将巴民与投降的张鲁迁回洛阳,再次把烂摊子丢给擦屁股大使夏侯渊了。

回返之后,刘晔被任命为行军长史兼领军。跟护军差不多的意思,这表示刘晔在曹操人生的最后,军权是十分大的。

刘晔既掌兵权,曹丕继任魏王肯定对他十分恭敬。

延康元年,曹丕借着讨伐孙权重整兵权,刘晔想必也是配合的。

于是,曹丕称帝后,刘晔放下了兵马,改任皇帝与官员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侍中。

虽然身为侍中,刘晔对于军事面还是多有建言,包括预言孟达必反,蜀汉必定兴兵攻吴。

甚至提醒曹丕,东吴在退蜀之后,肯定会有不轨。

这种事前诸葛亮的记载,刘晔的次数算是有点多,一般人一生大概就两三次,刘晔到这里已经五六次了。

最后一次,则是算定孙权不会再出来跟魏国打。

当然还是被刘瞱算中,曹丕这才说:我知道你的策谋很准,但你应该想着要帮我消灭刘备孙权,不能只是判断局势而已。

有点婉转,但这也说明了,曹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能建立战功,魏国的皇帝就只会是傀儡皇帝。

刘晔难道会不知道朝廷里面的权力倾轧吗?

他当然知道,他也跟贾诩一样,不太和派系往来。

有人问他为何,刘晔说: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于魏备腹心,寡偶少徒,于宜未失也。

这整句有点难解啊,我的解读是这样的:

魏朝还很新,聪明的人可以预见命运,没有必要跟一般人套交情。我是汉室王孙,魏却待我如心腹,这样的我没朋友,也是刚好而已。

乍看之下,第一句完全没头没脑。

细想后,智者所知之命,真的是刘晔自己的命吗?

身为一个局势派神准预言家,刘晔在说的,是不是魏室必不久长,我既已叛汉,又何需求取什么呢?

曹睿继位后,想要重振宗室。刘晔只是提醒他要遵从礼法,谨慎行事。

而辽东太守公孙渊造反,则成为了预言家刘晔人生唯一的污点:刘晔认为封赏可安抚,讨伐劳民伤财。

但公孙渊终究是反了。

不过那已经是刘晔过世后一年多的事情了。

在陈寿的笔下,刘晔几乎就是另一个贾诩。

但傅子提供了一些刘晔两面三刀性格更深刻的描写:上头说他在曹操面前装高深就是傅子的故事。

裴松之最后又注了一个关于伐蜀时,刘晔的小故事。简单说就是大家都说不应该伐蜀,刘晔却私下跟曹睿说可以。曹睿跟反对派的大将讨论时,呛他说刘晔说可以。但真的找刘晔来对质,他又闭嘴发大财。

后来大将离开,刘晔才说,这种事情要机密进行,你说出来,明天蜀国间谍就带情报回去了。曹睿只好道歉。没想到刘晔出来,又去找大将说:你想要让君王听你的话,就跟钓大鱼一样要一收一放,你一意孤行,老板怎么会听你的呢?大将也只好说拍谢啦。

结果这件事就传到曹睿耳里:你当我大鱼?

后来就逐渐疏远刘晔,刘晔也因此而得了心病(发狂)。

这段故事跟陈寿笔下不顺着曹操曹丕心意给建言,又孤独自立的刘晔形象差距非常之大。

就是仅供参考而已。

其实我之前也考过,傅子的作者,他父亲很可能就因为降蜀而死,未被记在三国志中。

他对于这些个无耻的汉室王孙的取材角度比较黑化,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永远不可能从史书中知道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但陈寿也在最后写下了:薨。谥曰景侯。子㝢嗣。少子陶,亦高才而薄行。

其实陈寿也觉得刘晔品行不好?裴松之又注,后来司马师看刘陶不爽,先把他贬去平原当刘备(误),然后又派人去杀了他。认真说起来,魏书十四的这些谋士,根本问题儿军团。

但我觉得最值得玩味的,还是曹丕最后的那句话: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善于判断局势自保不是错,但总有一些时候,我们必须往前走。

刘晔不是没有往前走的时候,跟曹操在一起,他很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谋士也好大将也罢,都只是君主的工具。同一个人你用是神,你儿子用可能就是狗。

本文由蝶侠_欣益奇自媒体整理编写,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欣益奇自媒体 » 局势派大预言家,被正史遗忘的预言“大家”!

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蝶侠_欣益奇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