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
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周杰伦和王一博(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说到王一博,很多80后都不认识。他是谁呢?就是 UNIQ组合里面的舞蹈担当。他很火,以至于很多理解,在网上对很多一搏的粉丝冷嘲热讽。

论帅,娱乐圈新老帅哥琳琅满目;论唱,我们是听着周杰伦长大的80后;论舞台表现力,五月天风生水起。就我个人而言,回答一下很多80后的问题:王一博有什么资格成为偶像?

首先,韧性努力。王一博十多岁已经可以跳精湛的pop- ping了。我当初首先被这与他年龄不匹配的精湛舞艺征服。有过真正努力为某件事或者某项技能全力以赴日复一日付出过的人都会知道,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从这几年的资料来看,他的演艺水平也越来越高。这种与他年龄不相匹配的精湛技艺的持有,说明王一博从小也有着寻常孩子不轻易具备的耐力和韧性。他的成功绝非很多成年人眼中“仅靠包装和炒作”的结果。

其次,谦虚礼貌。他在做人的成熟,起码在公开媒体表现出来的成熟,也让我觉得与他这个年龄不相匹配。从参加访谈节目时对主持人和工作人员的恭敬,到参加颁奖典礼见到其他艺人时握手鞠躬和落座,再到面对粉丝和记者过程中始终表现出来的淡定,以及获得奖项时眉宇之间的从容,很多同龄甚至已经年长的艺人都不能做到的谦卑得体、从容温和,在这个少年身上一应具备。如非家境熏陶,就是高人指点。

最后,温暖感恩。一个已婚男艺人(如黄磊)秀恩爱,我们会粉他暖男爱人;一个已婚女艺人(如孙俪)秀宝宝,我们会粉她时尚辣妈。而一个年少的小艺人如一搏待人真诚不做作,则很难不让旁人萌点尽戳。一搏感恩每一个教他的人【如汪涵,布布等】,对成年人和青少年都有很强的杀伤力。在成年人的娱乐圈,今天离婚、明天劈腿、后天反目,乌烟瘴气着实戳人的环境下,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每天坦诚阳光并执着努力着,所以,现在可以回答很多朋友的质疑:这个小子有什么资格成为偶像?

作为一个自幼努力取得的成就同龄人极难超越的少年,一搏有资格成为偶像;作为一个坐拥千万粉丝并依旧谦卑谨慎彬彬有礼的艺人,一搏有资格成为偶像;作为一个身处娱乐圈大染缸而始终阳光继续向前的清流,一搏有资格成为偶像。

备注:昨天看了【这就是街舞5总决赛】,舞台表演太棒了,同时也祝:王一博越来越好!

我的所有喜好和观点并不能阻挡很多人在生活中和网络上对新生代偶像及其粉丝的冷嘲热讽。不过,请80后们在质疑奚落前,不妨回忆一下年少时候的自己。

今天很多少年们痴迷王一博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代我们粉周杰伦的情景。还记得当年粉周杰伦时候的你吗?

将自己中午买饭的零花钱偷偷攒起来买一张周杰伦的海报,每天挂在家里偷偷欣赏。到学校边的各种小摊挑选周杰伦的贴纸,贴在作业本或者桌面上。在电脑互联网没有那么普及的情况下,每天盼着拥有一个 MP3播放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单曲循环。最拿得出手的生日礼物就是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八度空间》–那时候,所有关于周杰伦的新闻大事。那时候的车马很慢,我们只想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

然而,那时我们的家长老师们又是什么态度呢?

“他唱的什么啊一句都听不清,这也叫歌吗?”“你看他那个样子吊儿郎当的,学他干什么。”“现在这些明星蹦蹦跳跳的,不好好唱歌有什么可看的。”“你每天听他的歌都学坏了,都不好好学习了。”各种批判质疑,言犹在耳。

但是,不是我们无知,而是大人们不懂。

那不叫“听不清”,那叫“R&B”;那不叫吊儿郎当,那就是一种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那不叫“蹦蹦跳跳”,那叫作舞台表现力,叫台风;那不叫“我听他的歌会学坏”,要知道,我听的歌曲叫“听妈妈的话”。各种吐槽无力,此起彼伏。

周杰伦从小单亲、辛苦努力,天赋异禀,一点一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有了当时乃至今天的位置。作为一个艺人,作为一代天王,他承载了我们很多人的部分青春,而我们当时没有机会为偶像正名。当父母老师们凭借经济压力和权威身份对我们的粉丝身份和状态予以驳斥和打压的时候,我们生气,流泪,郁闷,心塞。

我们当时那么幼小,如今独当一面,我们终于熬到可以捍卫自己偶像、捍卫自己生活方式、捍卫自己判断的年岁和地位了。我们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聚在一起,在朋友圈,在KTV,在街边烧烤店大声歌颂周杰伦,大声歌唱《七里香》就像《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说的那样,如今高声唱着周杰伦的我们,要对曾经充满审美压迫的世界宣告:“我忍了这么多年,不是想证明我自己了不起,只是要让别人知道,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能拿回来!"

就像当年父辈们指责奚落我们“无脑粉周杰伦”一样,我们也开始对后辈的偶像审美随意指手画脚了。比如,我们很多人批评后辈“这小孩有什么好的?”“这叽叽喳喳的能跟xxx比。”

我们生活独立之后,开始逐步接管娱乐审美的司法权和话语权。于是,“我们的偶像才配叫偶像”的想法愈发强烈,曾经让我们吃尽苦头的审美霸凌从我们心中喷涌而出。当一大批新生代偶像冉冉升起,掌声和鲜花被更疯狂的后辈们"错献”的时候,我们开始“想不通”"看不惯”“忍不了”后辈少年们对新生代偶像们的迷恋和崇拜。

记得小时候每次电视上出现周杰伦,我叔叔都会说:"真不理解你们为什么喜欢他,他算啥啊,哪能跟张学友比啊!"我说:“你什么都不懂。”叔叔说:“是你不懂什么叫真正的音乐。”

而每当叔叔听张学友的时候,爷爷会训斥他:“你们现在听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多听听京剧,那才叫艺术!”叔叔说:“你能不能别老顽固。”爷爷说:“现在的年轻人的审美太让人失望了!"

怎么样,这些对话模式我们想必不陌生吧?比如“现在这些明星哪能跟周杰伦比啊”!或者“真不能理解为什么 EXO这么火,那些NC粉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摇滚吗?知道什么是五月天吗”?一旦后辈顶嘴,我们会说:“现在的粉丝都太NC了。”

就这样,这种鄙视链进行着代际传承。每一代人都觉得上一代人的喜好“落后过时”,都觉得自己一代的喜好“经典长存”,都觉得下一代的喜好“浮躁浅薄”,爷爷们说:“只有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东西才叫艺术。”叔父们说:“周润发张国荣邓丽君张曼玉才配叫偶像经典。”我们则说:“华语乐坛再也无法涌现出周杰伦陈奕迅孙燕姿蔡依林这样的天王天后。”

而后辈们呢?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了,因为我没有给他们在我面前夸奖自己偶像的机会。每当讨论他们喜欢的新一代偶像,我要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应该听周杰伦陈奕迅,要么咄咄逼人地怒斥他们的“盲目无知”。

我们就像父辈一样,我们用自己的审美评判,武断凌驾于后辈的审美评判之上。就像祖辈给父辈和父辈给我们造成的审美压迫一样,生活中我们以“过来人”自居,颐指气使地教导他们“应该这样”;网络上,我们以“文明人”自居,声色俱厉地批判粉丝们“无脑愚昧”。

终于,“Hi,那个蛮横、傲慢、自负的成年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然而,事实上时代的审美都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随着科技进步,时代的变化以飓风般狂飙向前。伴随着日常生活的加速推进,审美等社会价值评判愈发多元,价值体系的新陈代谢加速。

今天我们认为美不胜收的事情,明天可能就弃之如敏展;今天我们正嗤之以鼻的,明天可能就奉为上宾。比如当年我们用“土豪劣绅”作为侮辱性词汇,如今我们高呼“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比如当年我们挞伐刘翔,如今对孙杨温暖贴心;再比如当年我们对艳照门攻击谩骂,如今我们感慨陈冠希真是娱乐圈“生不逢时的一路清流”……

所以,在娱乐审美这件事情上,尤其是娱乐明星的评判上,没必要太自以为是。我们都无法忘记当年父母撕扯周杰伦海报时我们的心酸与压抑,我们也不难揣测如今我们批判少年们的偶像时他们的凄苦与切齿。就像我们期待父母理解和接纳我们当年的喜好一样,我们不妨对自己也有期待:善待不能理解的后辈的审美喜好

我小时候能想到的幸福事情之一,就是花爸妈的钱,跟家里人一起听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为他们解释每一句唱了什么。如今我能想到的幸福事情之一,就是跟着弟弟妹妹,花自己的钱,看一次周杰伦和他们喜欢的 Bigbang 的同台演出,我给他们讲亚洲天王的故事,他们给我翻译韩流世界的摇滚风暴。

喜欢自己的偶像,包容他人的偶像。不奚落粉谭咏麟、罗大佑、Beyond 的大伯们“落后过时”,不夸耀粉陈奕迅、孙燕姿、五月天的自己“时尚经典”,不霸凌粉TFboys、 EXO、Bigbang 的弟弟妹妹们“年少无知”。走自己的路,不拆他人的桥;听自己的歌,不抢他人的耳机。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与执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周杰伦和王一博。既然自己的迷恋曾被莫名污为盲目,那么就不要轻易把别人的痴狂定为NC。毕竟,值得被传承的不是优越感,而是同理心。

本文由蝶侠_欣益奇自媒体整理编写,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欣益奇自媒体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周杰伦和王一博(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蝶侠_欣益奇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