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日本公布国内生涯未婚率为历史最高,煞有介事自称独身大国。事实上近年全球终身不婚人数每年攀升,去年美国也有45%成年人处于单身。政府自然认为事态堪忧,人口结构畸型会造成致命的经济恶果,也有社会学家指单身人士爱投身社会服务未尝不是好事。利弊如何,决心单身的人自然爱理不理,但求不要再被标签卖剩蔗,因而继出现多年的独身贵族头衔后,近年更兴起一种婚姻模式,叫做单偶(sologamy):和自己结婚。
单偶最早出现于1993年,近年兴起,一人婚礼由英美澳加到荷兰都有,不计其数。单身人士,尤其单身女性特别热衷于这种新兴婚姻,据嫁给自己的女子形容,单偶就像对自己承诺自爱,既然过尽千帆皆不是,就由自己做自己的命定之人。去年春天在纽约完成一个人的婚礼,37岁的Erika Anderson说:我会形容单偶是跟自己说我愿意,不能和谁结成一对,只有我一人也是足够的。她解释最初起意全因厌倦旁人对她的单身状态过度关心,索性搞一个人的婚礼,在亲朋好友见证下,手执捧花走过花道,嫁给自己。
热潮中应运而生的还有针对单偶的结婚行业,第一次结婚加上情况特殊,新人难免不知从何入手,像IMarriedMyself.com一类的小本经营公司就为单偶人士提供结婚套服,婚礼流程、婚戒、誓词、助你坚持单偶状态的20张金句卡,盛惠230美元(约1,800港元)。早于2006年已嫁给自己,去年刚庆祝结婚10周年的Alexandra Gill,一手创立Marry Yourself Vancouver为单身人士提供婚礼策划和咨询服务,她认为:我们的母辈以至祖母辈,都没有维持单身的选择权,一人婚姻正是拥抱婚姻自由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打破传统,自力更生,享受自主自由。
敢于坦承单身的也不独洋人,日本也曾有旅游公司Cerca Travel推出京都一人婚礼套餐,专门为单身女性办一人婚礼,两日一夜行程,以影婚纱照为主,索价30万至38万日圆(约港币2万至2.6万元)。当时社长表示,一人婚礼原意是希望鼓励单身女性正面看待自己。套餐推出几个月已有30多名女性报名,更有外国人慕名而来,负责人赤居小姐指,顾客多为35至60岁单身女性。
单偶与我们所说的梳起唔嫁其实也别无两样,从前女性因不满婚姻制度或不甘受虐而自梳,今天与自己结婚是单身人士爱自己爱单身的行为。不过,单偶状态目前其实在法律上不被承认,单偶人士也不可能因而获得额外免税額,充其量只是象征式婚姻。更重要的是,单偶者婚后不一定将异性拒诸门外。
38岁的Sophie Tanner日前庆祝一人婚姻两周年,至今仍然继续与男性以不结婚的前提交往。回想当年结婚成为当地新闻头条,在社交平台备受批评,更被指责为自恋狂,Tanner虽然惊讶,但依然故我。被问到既然没有法律效力,又不限制异性交往,单偶又有何意义,她这样回答:我们可以处于一段行不通的关系中,而比单身来得更寂寞。单偶可以反映向自己许下承诺的力量有多强大,它可以解放一个人,教会他寻求孤独。你可以选择花尽一生等待对的人,却没发现那个人其实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