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香港的弹丸之地,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一个单位无限劏的的劏房迷你仓、川流不息的水货客自由行,这些香港人日常,往往被外人蔚为奇观。然而又正是这些奇观,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城市建设和人文风尚。以下看看四个不同时地的城市奇观,回顾过去的城市故事:
1.市中心的机场
1925年启用的香港旧启德机场,曾被戏称降落前一刻才看到跑道的飞机场,到1998年才交棒给今天的赤鱲角机场。由于机场位于城市中心,被高楼包围,加上跑道非常短,飞机升降都极度考验机师的飞行技术,也反映当时城市规划的草率。新机场接棒后,飞机低空从稠密的楼房间穿行而过、在跑道升降时不慎飞落海,这些旧机场时代险象环生的场面在新机场自然都不复见了。
2.婴儿笼热潮婴儿笼即悬挂在窗外的铁丝笼,从外观看犹如今天住宅外墙上必备的冷气机位,家长会在笼底铺上被垫,然后把婴儿安置于这个僭建阳台上,他们相信适当的接触阳光与凉风能增强孩子抵抗力。这个热潮出现自1930年代的伦敦,伦敦的妈妈会向会员派发婴儿笼,鼓励家中无花园无阳台的妈妈每天给孩子放风。当时被奉为育儿圣典的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也非常推崇这项发明,指婴儿可以常常呼吸新鲜空气,行气活血,消滞开胃,只要穿够衣服也不怕着凉。书中更有详细使用指南:婴儿满月后便可这样晾晒于窗外,初时可以每天只晾15分钟,孩子习惯后时间可以逐次递增,最久可以每天晾4至5小时,四季皆宜。如今婴儿笼成为天荒夜谈,但在各种权威人士加持下,这个热潮延续了数十年。被如此抚养成人的儿科医生Benjamin Spock也出书支持这种育儿传统:适时改变孩子所处环境温度,可以提高孩子对冷热转变的调节能力。
3.海滩上的泳衣警察比坚尼泳衣面世70年,如今已发展得各适其适,但从前的泳衣文化就保守得多。1918年至1925年期间,在华盛顿潮汐盆地一个白人专用的海滩,不时有泳衣警察巡逻,确保女士泳衣下摆不高于膝盖6寸,违者便要即时更衣,单靠目测有误差,他们会随身携带软尺即场量度女士泳衣长度。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数据,泳衣长度限制令出于Sherrell陆军上校之手,1925年为回避种族歧视问题关闭,现在上址已变成杰佛逊纪念堂。
4.帝国大厦的飞船停泊塔
美国曼哈顿的帝国大厦建成于1931年,是当时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厦。工程其间主要投资者Alfred E Smith忽发其想在楼顶加建一个飞船停泊塔,企图让庞大的飞船能轻易在曼哈顿市中心停泊落客,飞船超越飞机成为更方便的旅游工具几乎是触手可及的梦。然而碍于高处风速太高,如此异想天开的主意只成功过一千零一次,1931年一架私人飞艇在每小时40英里的风速下在楼顶停泊了历史性的3分钟,空前绝后,可谓是飞船与摩天大厦之间求而不得的浪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