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
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短篇小说】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的一生在成住毁空之中必定经历许多、感受许多。而这些所感受、所经历的事物与身处的文化风俗息息相关,包含了对于美的认知、年少轻狂或刻骨铭心的爱情,最后历经漂泊苦难,但即使在最艰辛的道路上,仍旧有着许多的喜悦与希望,佳节月色依旧,事过境迁后将会淬链出一个人的本色,不朽的光辉,如贝克尔所言:「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并不会变得更好、更坏,而是变得更像我们自己。( We grow neither better nor worse as we grow old but more like ourselves. ── ML Becker ) 」

    「成然寐,遽然觉。」生死如同一场梦境般,忽然睡着了,又忽然醒来。庄子将生命看得很自在,但对于一般人而言,「分别如昨,永为畴古」之痛是难以言喻伤感,又尤其以白发人送黑发人为最。而造成青年才俊伤亡最大的,往往是战争,在权力的尔虞我诈下,牺牲最多的总是无辜的人民,而傅锡祺此诗正是控诉战火的无情,传达出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离世的沉重悲痛。「死经百日始知详,炮火无情一断肠。」首联诗人写出了听闻死讯,痛彻心扉的过程,看似朴实的叙事,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无尽的丧明之悲。人世间要承受的伤痛有许多,即便是在如今和平的时代,生离死别有时也在瞬间,正如前阵子刚发生的八仙尘爆事件,同样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大火无情一断肠。然而,傅锡祺之子傅春铨,在1944 年以日本「军中临时人员」派署到中华航空株式会社工作,也在同年的11 月19 日搭乘中华航空军用飞机出勤时,在飞往衡阳途中因低飞而被炮火击中,坠毁于洞庭湖,得年仅二十四岁。所以在颔联时交代了他的死因「底事输他南下雁,高飞不得到衡阳。」

     在战争中,有时残酷的连人性都必须抹灭。读着此诗的颈联时,使我想起齐邦媛《巨流河》中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此本书中,有一个作者花了很多心力着墨之人,那就是张大非。一开始被作者的哥哥带回家吃饭,那个在战火底下,忧郁沉静的男孩,诉说着家破人亡的故事,是从书中的描述对张大非的第一印象。之后作者还纪录下小时候,她硬要跟哥哥一起上山,而下山时却严重的落后,正当因害怕而大哭时,只有张大非折返,牵着她一同下山。这样一个外冷内热,如此温柔的人,深深烙印于读者的心中。之后作者更经历了许多与他一起拥有的动人回忆,是我认为本书十分精采的部分。齐邦媛的母亲,在生产时遇上空袭,她因此没得到良好的处理,血崩,所有的止血药都无法阻止血流,陷入昏迷。而那十八个月大的妹妹静媛,得了急性肠胃炎,瘦得只剩皮包骨,最后在邦媛的身旁死去。失去妹妹的邦媛,雪上加霜的是同时正面对母亲生命危急,医生甚至示意,他们该准备一下了。在如此孤独无依的情况下,张大非走了进来,交给她了一本圣经,又全程跑步的赶到码头报到。圣经的扉页里他写了一些字句。「祝福你那可爱的前途光明」在那之前,没有人用过「可爱的前途」,对作者那病弱磨难的生命给予如此的祝福。最后张大非加入了空军飞虎队,成为众人景仰的飞行员。他们之间靠着通信连结,他总用同样浅蓝的航空信笺,写家书的心情,安慰一个十九岁想家的少女。在战火的摧残下,这些信件都记录着彼此成长的心路历程,封封都是时代洪流中遗留最美好与最残酷的回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大非的自述。

    当他看到敌方驾驶员那惊恐的表情,他来不及多想,只知若不开枪自己就死定了!但他忘不了那下坠飞机中飞行员的脸。

   这段文字让我记忆深刻,当看到这首诗时张大非的那段话立刻撼动内心,同时我也想起宫崎骏《风起》电影中的许多内容。「唯有有努力生存。」是《风起》里最为著名的一句话,而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同样的时代。身为基督教徒的张大非,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们,选择这条血泊之路;而风起里男主角努力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零式飞机,但却造成了无数的家破人亡。看着一台台坠毁的飞机,摧毁的梦想、更多的牺牲。野心家的政治操弄,最终只剩自取灭亡的一片荒凉,但它所带来的伤害,却是用一生也弥补不了的天裂。最终张大非殉国了,而他喜欢过邦媛的心情,在最后的遗书中展露。曾经在操场雨中,他不禁的对邦媛透露了内心的情感,彼此贴近的心跳声,至今回想起这些片段仍不免辛酸。他始终是位非常善良的人,所以急忙的收回情感,只为了保护作者。在如此丑恶的时代里,依旧有着如此真情、美丽之人,令我大为感动。

    「深沉无计觅遗躯,水国知依底处隅。」飞行员是非常危险的工作,尤其在那战乱时代。在看一位日本作家写空中自卫队的故事时,故事中在飞行员的结婚上,长官在致词时一定会说这段话:「两人共组家庭,一定会有意见冲突的时候;不过请新娘( 新郎) 无论前一晚吵得有多么厉害,隔天一早也一定要带着笑脸送对方出门。因为当自卫官的不知什么时候会碰上什么状况,为防发生意外时双方留下什么遗憾,吵架请别延续到隔天。」而飞行员在飞行时也还需带金属制的识别证,为的是在发生意外时,能避免身分不明。不过,在战火中无名的尸首堆积如山,犹是春归梦里人。自然铨儿的尸体终不可得,那样的无奈伤痛,使诗人「梦魂长绕洞庭湖」,日日思念,但已唤不回那少年的身影,只能相逢在梦中。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每个生命旅途都有终点,是世人所须面对的考验。以蒋捷〈虞美人〉,作为各篇文章的篇名,是因为此诗贯穿了人的一生经历,而岁时与风土也正是如此陪伴着人们走过无尽的悲欢离合。在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时,才渐渐体会这首诗所传达的伤痛。再也唤不回的身影,有时必须等到真正的失去了,我们才能明白,他存在的珍贵与美好。不过唯一庆幸的是,离别是建构在相遇之下,因为有相遇的喜悦,才有痛苦的别离,如此说来离别是否也是种幸福呢?

本文由蝶侠_欣益奇自媒体整理编写,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欣益奇自媒体 » 【短篇小说】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蝶侠_欣益奇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