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
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短篇小说】上天的眼泪(离开战火却仍存苦难)

 雨是上天的眼泪,赐与大地珍贵的长诗。但不管是过往或现今,上天的泪水太多,将演变成暴雨水患,困扰着居住在土地上的人们。于是诗人便将人们的苦难记录下来,如今演变成极为珍贵的史料,不论是自然抑或人为。如郑用锡〈苦雨〉,诉说着久雨的悲歌,以及曾提到过卢若腾〈田妇泣〉,写下战争的苍凉。他们都道尽人间艰辛。

    郑用锡,新竹人,道光三年进士,也是开台第一进士。他生活的时代,文学已在台湾生根发展,此时期的文人多以纯粹的学者或诗人过其一生。郑用锡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并保有一颗悲悯的心,因此写下了这首〈苦雨〉,替困苦的农民请求上苍,早日停雨,回到正常的节令时序。「料想天心应有主,肯将物候误苍生。」短短的一句话,却涵盖着诗人无限的温情。

    第一次看见这首诗,让我突然联想到周策纵的一字诗〈清明〉:「露。」简单的一字却拥有着广阔的想像空间。其中的一种解释法,将「露」上下拆解,而形成「雨路」二字,十分贴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境,也意外地符合〈苦雨〉的画面感,但郑用锡的诗句中更包含着浓浓的苦涩。一句「可怜粟贱贫如许,又值秧寒插不成。」重重的一笔诉尽农民的辛酸,此时雨不仅是纷纷的愁绪诗意而已,早已成为农民无尽的苦水,上天忘情的眼泪,也转变成农民粒粒清明的泪珠。

    如今的台湾依旧常受暴雨的威胁,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八八风灾。这是生平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被雨所困的惊慌。雨带着一种「困」的意象,在茫茫大雨中,有时我们会感受到无处可逃的困顿感,仿若天地之间没有一处天晴供你栖身。

    在经历那场风灾之后,我才真实的体会到,在大雨之下的无助之感。电视新闻不停地拨放着小林村的灾情,怵目惊心的画面,配上久久不退屋中的积水,心中的担忧,使我对于台风假期有了全新的感悟。陈肇兴〈拺中大风雨歌〉中,确实地写下了台风的威力,满城风雨的场景仿若再度出现在我面前。「朝南暮北一旋转,有若天轮回地轴。十围杉楠摧作薪,万丛梨柿散如雹。汹汹波浪天外来,顷刻平地为川渎。」

    上天的眼泪,使我们看见了台湾的美丽与哀愁。我喜欢雨,喜爱那降雨前浓浓水气之味;喜欢在雨中看雨,身历其境、身闻其声的简单快乐;更喜欢细雨漫漫,宁静舒缓的诗意画面。雨总带给我许多想像与诗意的生活,但同时也让我看见了,人世间的苦难。有人因雨而遗失了财物、所有收成付之一炬;因雨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安全与温暖;更有人因雨丧失宝贵的性命、丧失面对未来的勇气。但每次看到雨,总会想起那一句句,充满温度的诗句。诗人悲天悯怀的心,让在雨中困苦生活的人们,多了一份安慰与祝福。

    林豪〈咸雨叹〉更仔细的纪录了台风肆虐之后,继之焚风来袭,天灾接连而至,人民遭逢的灾厄悲痛。诗中更巧妙讽刺时政,对于苛政提出严重的批判,强调它与台风相同,给予人们无尽的摧残。诗人用双重角度书写,并细细的体会民声,唯有如此才能造就如此撼动人心的诗句。

本文由蝶侠_欣益奇自媒体整理编写,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欣益奇自媒体 » 【短篇小说】上天的眼泪(离开战火却仍存苦难)

蝶侠_欣益奇|一个专做自媒体运营赚钱的博客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蝶侠_欣益奇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