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话劈头就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此罗贯中之言,小说家之言,的确也命中了中国一直一来的命运。
在这种的规律底下,不管你是秦始皇汉高祖乃至唐太宗宋太祖,辛苦建立的大王朝,终将走上衰落崩解一途。
但是坏也坏在,好也好在这一点───不用担心,因为分久必合啊!
为什么有分合的观念,既然分了干嘛又要合?
既然合久必分不如一开始就分吧!合不见得好啊!
什么是「中国」?
古代的人也没有什么「中国」的观念,「中国」成为国家的概念形成要到清末民国初建之时。
整个欧洲与中国面积差不多,可是欧洲却没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不见得不好。
看起来,人家一个分裂的欧洲才会有民主。
因为民主某种程度也是不想被统一,强调差异性的。
欧洲如果罗马之后再有罗马,今天的欧洲也许就是中国
中国没有秦始皇或许就没有了汉高祖,今天的中国就是欧洲。
欧洲小国林立,小吵小打有之,但不会想到来统一欧洲。
但就在秦始皇之后的人有样学样,纷纷「统一中国」了。
这么看起来,一切都怪秦始皇了。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其间也历经了汉朝对中央集权的摸索期,大致上,大一统的观念已经默默地、悄悄地、深植在人心。
虽然人心思统,但一统的局面却也难维持。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汉帝国也好唐帝国也好,也难逃崩毁的命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于是古代中国迈入分分合合的宿命轮回之中。
但分也好合也好,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国演义虽然豪杰群起英雄辈出,各领风骚教人着迷。
但对我们小老百姓而言,你们赤壁之战也好,官渡之战也好,战来战去,你们「数英雄风流人物」,我们小老百姓「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据文献统计,中国人口从东汉平均是四千多万,进入三国时代之后,魏吴蜀三国加起来的人口不过八百万左右(有一说统计赤壁之战之后中国仅剩一百多万人口)。
曹操所作的诗「蒿里行」提到「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三国时代军阀们互相争夺杀戮时的写照。
我们小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为了躲避战乱只好流离颠沛去寻找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了….
但是桃花源啊桃花源,那可是如梦中似幻境,是文人墨客逃避现实所寄托的乌托邦,它不存在现实世界中。
既然找不到桃花源,人民只好寄望有一位真龙天子横空出世,一统江山定天下了。
大抵说来,古代中国当处于在分裂的时代通常被归类为乱世,合的时候是却不一定是治世。
大一统的时代虽不一定是盛世,帝王们定的天下不一定是好的天下,安稳的天下,有时也是暴君昏君的天下。
暴政昏政也好,对老百姓而言,至少不再打仗,至少有一口安稳饭可吃,不再衣不附体,不再有饿垺遍野了。
明朝冯梦龙写的小说醒世恒言有这么一句:「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就是这个意思。
那是天下一统对活老百姓的意义
统一中国当然好,今日之人赞扬汉唐时代,万国来朝这种面子里子都有的盛世,而不会宣扬分裂的五代十国割据政权。
可是为了要统一天下,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代价也是战争。
不可否认,合的时候中国的疆域大,分的时候疆域少。
分要战争,合当然也是战争。
为了要开疆辟土,也免不了动干戈起兵祸了。
这对百姓同样也是一种苦难。
严格来说,宋朝没有统一天下,赵普「先南后北」的计画赵宋只做了一半,还有一个大帝国辽国屹立在北方草原上。
宋朝拿北方强悍的胡人没办法。
对于契丹人,宋朝无法与之「汉贼不两立」了,互称兄弟之邦吧!
对于女真人,宋朝也没办法「王业不偏安」了,南下临安继续一样做宋朝皇帝。
但这无损宋朝的定位──文化程度经济发展都是中国历史文明的巅峰。
广义来说,某种程度来说,契丹、女真乃至蒙古人,都是「中国人」。金史、辽史、西夏史、元史,都是「本国史」。
如果都是中国人,也无所谓统一不统一的问题。
战国七雄也好,三国演义也好,五代十国也好,南北朝也好。
若是彼此相安无事,互相没有战事,大家手牵着手,都是「中国」,互相发展,互相贸易,互利互惠,岂不甚好。
当然,国家的形成是现代观念,跟所谓古代的「国家」观念又不可混为一谈了。
中国思想最活耀最蓬勃的两个时期,一个是先秦时期,一个是民国初年,偏偏都不是大一统的时代。
还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战国时代,有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奠定中国思想,才有儒家道家。
百家争鸣百家齐放。
而在北洋军阀主政下,学生可以上街游行,有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五四」时代。
当时的政府力有未逮,鲁迅可以躲在租界骂国民党、骂军阀。
五四思潮,可以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好多主义……
在大一统时代,读书人的思想往往被君王家控制,被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了,百家之言通通变成「永乐大典」,更别说康雍干的文字狱了。
在分裂时代,知识分子至少还能够混水摸鱼一番。
分于合,其实两者都无好或坏。
也可以说两者有大好也有大坏。
大谈大中国思想固然迂腐,将中国变小的主义也不见得高明。
一边是太强调相同性,太想异中求同,一边是太强调差异性,太想同中求异。
两者会有拉扯,像是拔河一样,也像天秤一样,稍稍偏向一边则会倾斜。
两者同样都是诉诸民族主义,都是极端主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裂的欧洲与一统的中国都是不同因素不同环境所造成。
那一种制度只要是能长治久安,必然才是好的制度。
不用太过迷信大帝国也不必认为分裂就会带来进步。
不用去区分到底中国分裂时期多还是统一的时期多,或是穷极研究到底分裂是中国的常态,还是统一才是中国的变态?
分分与合合,现代人其实不必纠缠与折腾在其中。
三国演义的最终回是这么说道的: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也许三分天下真是某些人的梦,带有政治色彩的梦。
后人们只能满腹空牢骚了。